丘疹,皂洗,植物油,刺激性,牛奶
提問: 寶寶有濕疹怎么辦?
問題補充: 寶寶臉上、脖子上還有身上小部分發現紅斑,睡覺的時候不明顯,但是她一哭或者一用力就會很明顯,有人說這是濕疹,我也不太清楚,到底是什么原因呢?該怎么半呢?謝謝大家了!
医师解答: 濕疹是遺傳性過敏體質對環境中某些因素的過敏反應。其確切的原因還不十分清楚,目前多認為與遺傳和免疫異常都有關。這種嬰兒常伴其他過敏性疾病,如過敏性鼻炎、哮喘性支氣管炎、蕁麻疹等疾病;處理時應注意避免外界各種不良刺激至關重要,如避免用熱水燙、肥皂洗、搔抓、摩擦等。不用刺激性強的外用藥;穿的衣服和用的尿布要將洗滌劑沖洗干凈;不要用毛織品接觸皮膚, 1、搽藥得在醫生指導下進行。2、濕疹部位,不要用水洗特別是用熱水和肥皂,可以用消毒的植物油或石臘油擦拭。3、避免小兒搔抓,避免接觸絲毛織品等衣物。4、飲食方面,如果是母乳喂養,母親盡量避免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,如對蛋白質過敏,可單食蛋黃;乳母暫不要吃蛋、蝦、蟹等食物。但要多吃些含植物油豐富的食物,因不飽和脂肪酸通過乳汁到達嬰兒體內,可防止毛細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高而這正是嬰兒濕疹的病理基礎。吃牛奶的嬰兒吃東西也要適當限制,特別是海產品,如魚蝦,蟹等;如懷疑牛奶過敏,可將鮮牛奶多煮一些時候,最好煮開2次以去除過敏原。
嬰幼兒濕疹,中醫總稱胎斂,又有濕斂,干斂之分,后者又稱奶癬。嬰兒濕疹至兒童期仍不斷發作,皮損漸局限于手肘、國窩、足踩等處,常呈對稱性,中醫稱四彎風。嬰兒濕疹,多因胎孕時期,母食五辛,遺熱于兒所致,可分三型。
濕熱型,多見于肥胖嬰兒。部位多在頭面耳項等處,重則泛發全身。證見皮膚漸紅、糜爛、滲水、結痂,重則脫皮,大便干,小便黃,舌紅,苔薄黃。治宜導濕清熱。
脾虛型:多見于發育差的瘦弱嬰兒。證見皮膚浸潤,干燥、鱗屑、瘙癢,或起少數丘疹,水疤,一般消化不良,納食不多,面黃肌瘦,大便溏,或完谷不化,舌淡苔薄白,脈緩滑。治以健脾化濕
陰傷型:大多屬濕熱型,滲水日久不愈,傷陰耗血,轉變而來。皮損與脾虛型相似,唯無脾胃癥狀,納食,大便正常,可見舌紅苔剝或舌淡苔光之征。可繼用滋陰除濕法治療。
外治法,大致可分3類:
①滲水期:采用濕敷法,方用生地榆、馬齒頁、黃柏,任選其中一味或二味,各10克,水煎20分鐘,待微溫時,用紗布疊五六層蘸藥水,稍擰干,溻敷于患處,隔20~30分鐘再蘸水換敷,一日敷3~4次,直至不流水為止。
②流水不多時,選用緩和性的藥膏,不宜敷刺激性強的藥膏。
③慢性濕疹,皮損肥厚浸潤,可采用刺激性較強的藥膏。
④濕疹的護理,亦很重要,應注意下列幾點:A.不用水洗。不用熱水燙,少洗澡,不接觸肥皂。B.忌口。不吃魚腥,海味,羊肉等五辛發物。C.小兒勿穿戴和接觸羊毛織物。
西醫
嬰兒濕疹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皮膚病,屬于變態反應性(或稱為過敏性)疾病,至于確切的病因有時很難找到。通常把嬰兒濕疹稱為"奶癬",如果用治療"癬"的藥物來治療嬰兒濕疹,病情會加重。 嬰兒濕疹最早見于2-3個月的嬰兒,大多發生在面頰、額部、眉間和 頭部,嚴重時軀干'肢也有。初期為紅斑,以后為小點狀丘疹、皰疹,很癢,皰疹破損,滲出液流出,干后形成痂皮。皮損常常對稱性分布。濕疹有時為干燥型,即在小丘疹上有少量灰白色糠皮帶脫屑。也可為脂溢型,在小斑丘疹上滲出淡黃色脂性液體,以后結成痂皮,以頭頂及眉際、鼻旁、耳后多見,但癢感不太明顯。
在照料有濕疹的嬰兒時要注意以下幾點:
1、盡量尋找過敏原,但往往有困難。
2、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質接觸皮膚,不要用堿性肥皂洗患處,也不要用過燙的水洗患處,不要涂化妝品或任何油脂。
3、室溫不宜過高,否則會使濕疹癢感加重。衣服要穿得寬松些,以全棉織品為好。
4、面積不大的濕疹可涂膚輕松軟膏,不宜涂得太厚;有較多濕疹患者,需去皮膚科診治。對脂溢型濕疹千萬不能用肥皂水洗,只需經常涂一些植物油,使痂皮逐漸軟化,然后用梳子輕輕地梳理掉。
5、母乳喂養可以防止由牛奶喂養而引起異性蛋白敏所致的濕疹。
- Jan 19 Wed 2011 13:24
寶寶有濕疹怎么辦?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